业主名称: 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 新建
联系人: 甘正友
联系方式: 0710-4396005
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为充分了解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建地周边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意见,更好做好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现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第二次信息公告。
一、公示内容
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第二次信息公示内容见附件《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公众可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建议或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受项目直接、间接影响一级关注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征求公众的主要意见:①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②对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的意见和建议;③对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公示时间及方式:公示有效时间为自本公示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
三、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向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以及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1)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电话:襄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0710-3069852
电子信箱:396048469@QQ.com 郭工(注明“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
(2)政府环保部门及电话:襄阳市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0710-3220498
电子信箱:heen1717@163.com
附件:
《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
新都化工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成都市新都工业开发区,下设十八个子公司。2008年12月3日,国际著名金融机构新加坡华侨银行入股加盟,新都化工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现有年产能复合肥213万吨,其中在建硝基复合肥60万吨,纯碱、氯化铵45万吨,盐90万吨、品种盐20万吨,磷酸一铵15万吨,总资产44亿元,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销量最多的复肥制造商。公司2012年推出的脲甲醛双膜肥、硝酸铵钾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公司发行上市后,募集资金项目将延伸硝酸、硝酸铵料浆、硝基复合肥以及盐、纯碱、硝钠及亚硝钠两条产业链,在更深层次上完善公司复合肥产业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在现有厂区预留空地建设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不足部位新征约120亩。新增投资1200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概述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生产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2月16日),属于鼓励类中十一、石化化工,5、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氮肥企业节能减排和原料结构调整,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10万吨/年及以上湿法磷酸净化生产装置。同时宜城市发展计划局颁发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的《湖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详见附件。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项目新征用地性质
宜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本次扩建项目位于宜城雷大化工工业园新都化工复合肥公司厂区预留区以及向厂界南新征120亩地范围内扩建生产线,其用地性质为园区内工业用地。此次新征用地在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中规划为建设用地,
3、厂址选择
扩建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厂址周围交通便捷、给水能满足生产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扩建项目在合理布局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扩建项目选址可行。
三、工程影响因素分析简述
扩建项目生产20万t/a硫基缓控释肥,生产副产品2.7万t/a氯化钙。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物如下:
(1)废气
闪蒸废气G2(NH3):通过文丘里洗涤+塔式洗涤后由55m烟囱排放。其除氨效率达98%,最终排放0.58t/a。
造粒和烘干废气G3(NH3、SO2和烟粉尘):通过旋风除尘+文丘里酸式洗涤+旋风除沫器+塔式洗涤后由55m烟囱排放。其NH3去除效率达99%,最终排放0.25t/a,SO2去除效率达94%,最终排放11t/a,烟尘去除效率达99%,最终排放18t/a。
冷却废气G4(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后由55m烟囱排放。粉尘去除效率达98%,最终排放57t/a。
吸收后尾气G5(HCL):通过三级碱吸收+一级水吸收后由20m烟囱排放,HCL去除效率达99.995%,最终排放量为0.891t/a。
烘干和冷却废气G6(SO2、烟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塔式洗涤后由35m烟囱排放。其SO2去除效率达94%,最终排放10t/a,烟尘去除效率达99%,最终排放15t/a。
锅炉烟气G7(SO2和烟尘):采用10t/h燃煤锅炉,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2)废水
该项目仅有生活污水排放,排放量4860t/a。
(3)噪声
噪声源主要有:鄂式破碎机、斗式提升机、鼓风机和各式动力泵等,声源值为100-105dB(A)。
(4)固体废物
项目固废主要有燃煤煤渣、沉降室收集的灰渣、水浴除尘器产生的沉渣以及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共计27201t/a。
四、环境现状评价简述
根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该项目环境现状监测委托宜城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单编号:宜环监检字(2014)HP02号。
(1)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SO2、NO2、TSP、硫酸雾及氨浓度水平较低,SO2、NO2小时值,TSP日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硫酸雾及氨一次值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该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地表水环境
监测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评价河段水环境质量较好。
(3)噪声
监测结果表明:厂界1#~4#测点昼间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厂界2#~4#夜间噪声值有所超标,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道路交通噪声所致。5#点昼、夜噪声值均符合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五、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简述
(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复合肥生产线工艺废气预测结果:正常工况时,烟粉尘、SO2和NH3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离排气筒下风向746m处,浓度分别为1.78E-02mg/m3、2.59E-03mg/m3和1.97E-04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Pmax=P粉尘=1.98%,小于10%,更远小于1。其中烟粉尘和SO2贡献值浓度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日均值0.30mg/m3、SO2小时值0.50mg/m3), NH3贡献值浓度远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次值(氨:0.2mg/m3)。
副产品生产线工艺废气预测结果:正常工况时,烟粉尘和SO2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离排气筒下风向344m处,HCL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离排气筒下风向219m处,浓度分别为1.55E-02mg/m3、1.04E-02mg/m3和2.29E-03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Pmax=PHCL=4.59%,小于10%,更远小于1。其中烟粉尘和SO2贡献值浓度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日均值0.30mg/m3、SO2小时值0.50mg/m3), HCL贡献值浓度远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次值(HCL:0.05mg/m3)。
新增锅炉烟气预测结果:正常工况时,烟尘和SO2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离排气筒下风向296m处,浓度分别为6.72E-03mg/m3和4.75E-02 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Pmax=PSO2=9.50%,小于10%,更远小于1,其中烟尘和SO2贡献值浓度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日均值0.30mg/m3、SO2小时值0.50mg/m3)。
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通过对敏感点王埫五组和王埫六组预测贡献值叠加影响分析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大气防护距离预测结果:通过对无组织排放HCL和NH3预测计算结果可知,项目需设置20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离厂界最近的敏感点——王埫五组距离东侧厂界150m,无组织排放源——盐酸存放车间距离东侧厂界110m,因此无组织排放源距离最近敏感点260m,能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
(2)水环境分析
该项目仅厂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860m3/a(16.2m3/d)。由于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值,且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对蛮河影响甚微。
(3)噪声环境分析
经过预测:主要噪声源破碎机、尾气风机和风机车间外通过40m衰减,噪声贡献值为53.0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且处仍处于生产区范围,对环境影响较小。最近的敏感点——王埫五组距厂界150m,距离生产单元260m,项目噪声对其影响甚微。
(4)工业固废影响分析
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燃煤煤渣、沉降室收集的灰渣、水浴除尘器产生的沉渣以及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共计27201t/a。均为一般固废。
燃煤产生的煤灰渣4770t/a。作建筑材料再利用;沉降室沉渣、旋风除尘器除尘渣和水浴除尘泥渣量为22400t/a,干化后与除尘渣一并掺入原料中再利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1t/a,由环卫部门统一清收。
因此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很小。
六、治理措施简述
(1)废气治理措施
闪蒸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H3,通过用稀磷酸在文丘里洗涤器+洗涤塔处理后,由55 m烟囱排放,洗涤后的稀磷酸排入混酸槽,作为原料使用,其除氨效率达98%,最终排放浓度1.0mg/m3,排放量为0.58t/a。排放NH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造粒和烘干废气主要成分为复肥粉尘、烟尘和SO2,工艺采用三级除尘的方式来处理,即旋风除尘+文丘里酸式洗涤+旋风除沫器+塔式洗涤后由55m烟囱排放,采用稀磷酸作为洗涤液,洗涤后的稀磷酸排入混酸槽,作为原料使用,最终NH3去除效率达99%, NH3的排放浓度为1.04mg/m3,排放量为0.25t/a;SO2去除效率达94%,最终排放浓度为46 mg/m3,排放量为11t/a;烟尘去除效率达99%,最终排放浓度为75mg/m3,排放量为18t/a。排放烟粉尘和SO2符合《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NH3排放量《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冷却废气主要成分为粉尘,采用旋风除尘后由55m烟囱排放。粉尘去除效率达98%,排放浓度为90mg/m3,最终排放57t/a。排放粉尘符合《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吸收尾气主要成分为HCL,采三级碱吸收+一级水吸收后由20m烟囱排放,HCL去除效率达99.995%,排放浓度为10mg/m3,最终排放量为0.891t/a。排放HCL符合《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副产品生产线造粒、烘干和冷却废气主要成分为烟粉尘和SO2,采用旋风除尘+塔式洗涤后由35m烟囱排放。其SO2去除效率达94%,排放浓度为50mg/m3,最终排放10t/a,烟尘去除效率达99%,排放浓度为75mg/m3,最终排放15t/a。排放烟粉尘和SO2符合《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相关要求。
锅炉烟气主要成分为烟尘和SO2,排放的烟尘和SO2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2)废水治理措施
由项目工艺特点和水平衡中可看出,20万吨/年硫基缓控释肥建设项目废水全部循环利用,正常情况下无生产废水排放。其生产过程中洗涤废水循环使用,达到一定程时,加进原料中使用,不外排。只有生活污水和循环水系统排放的少量清净排水。只有生活污水和循环水系统排放的少量清净排水。对厂区内生活污水拟采用A/O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设计能力为40m3/d(包括后期公司一期15.2m3/d生活污水治理规模)。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措施可行。
待宜城市大雁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及项目拟建地污水管网完善后,该公司生活污水可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
生产废水“零排放”可行性分析:各项废水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可知,生产工艺用水全进入产品或蒸发;废气洗洗废水循环使用,最后达一定浓度后作为生产过程中工艺用水,不外排;地面冲洗废水和初期雨水沉淀后作为洗涤废水补充水,不外排;造粒过程中二次蒸汽冷凝水收集,返回一路之隔的新都钟硫酸生产线生产蒸汽。废水全部循环使用或损耗,从理论及工艺要求上来讲应该是可行的。国内很多复合肥厂家已使用该方法多年,因此,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无生产废水外排。厂区设立的事故应急池,对因不正常时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待系统正常后消化到系统中。通过以上方法有效的保证了废水的零排放。
(3)废渣治理措施
该项目营运期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灰渣、沉渣以及生活垃圾,共计27201t/a。均为一般固废,其中灰渣作建筑材料再利用;沉渣作为原料再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置利用率为100%。
(4)噪声治理措施
该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尾气风机、热风机和破碎机等高噪声设备。首先在总图布置设计中应合理布局,远离厂内生活区及附近敏感点。此外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且采取加隔音罩、减震等措施,设隔声门窗,机器间四周墙壁做吸声墙体,顶板悬吊吸声材料,以降低泵房噪声。采取以上措施后车间外1m处噪声可削减至85dB(A)。
七、清洁生产分析简述
该项目采取硫酸同氯化钾低温反应脱氯技术,利用氨化法转鼓造粒,添加脲酶抑止剂、硝化抑止剂等缓释剂生产新型硫基缓控释肥。该技术不但解决了传统复混肥存在的产品质量缺陷和生产问题,而且将传统复混肥生产提升到了复合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原料成本、煤、电消耗明显降低,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从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节能指标、资源消耗和产品清洁性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环境风险分析简述
该项目风险单元主要为一个硫酸暂存槽,型号为Φ4500×5000,碳钢,最大储存量为126t;液氨管道从氨基复合肥生产车间管道引入,长约110m,管径为10公分,没有缓冲罐,管道里液氨量约为0.7t;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其风险评价范围以该危险源为圆点,3000m为半径圆,详见附图8。
通过预分析,液氨在设定条件预测,半致死浓度最大影响范围为距源170m范围内,该范围内无居民区分布,对居民区不会带来该危害;对厂内外人群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因此企业发生上述污染事故,应及时疏散厂区工作人员和下风向居民,以控制其对人群带来的影响。
采取的主要环境风险措施:硫酸储罐旁备有50t黄沙作为硫酸泄露时覆盖,并设置100m3应急事故池,同时储罐四周设高1.2m围堰,围堰长宽为6*6m;本装置使用新楚钟公司蒸发后管道送过来的氨,只需要保证输送管道无泄漏、无超压,生产区严禁烟火,动焊必须做气体分析,管式反应器附近设水管备用。
本评价提出了事故应急预案纲要,目前项目还处于设计阶段。项目应在投入试生产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编制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该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对此,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做到风险防范警钟常鸣,环境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杜绝特大事故的发生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