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能源技术闪耀科普日 彰显“双碳”行动硕果

2022-09-16 10:03760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在中国科技馆区的活动现场,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科普展吸引不少人驻足。

  在中国科协与中国石化联合打造的我国首个地热科普展展厅,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刘金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发电、供暖、农业和工业等领域。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初步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面积累计达到约13.9亿平方米,折合年替代标煤3710万吨。

  多年来,中国石化不断推动地热能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刘金侠介绍:“目前,中国石化拥有1个地热重点实验室、50余项技术专利,已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地热业务遍布全国9个省市的50余个城市。其中,雄县地热能开发案例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这次科普展是为了向全社会宣传地热能、新能源,让大家看到开发地热能的相关技术已经较成熟且可复制可推广,打消大家对开发应用地热的顾虑。”刘金侠说。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推进的重大战略。

  “我们沿黄河流域打造了很多地热示范项目,这不仅起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作用,还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刘金侠称。

  在科普日展览上,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模型吸引了众人围观。

  2021年12月,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成功并网并发出第一度电。

  “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华能核电事业部生产技术处工程师李奕彤告诉记者。

  据李奕彤介绍,高温气冷堆被称为“不会熔毁的反应堆”,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优势,能为区域供暖、石油化工、稠油热采、海水淡化等领域提供稳定的热源,为二氧化碳发电供热,未来还可通过高温制氢为氢能源提供稳定的绿氢来源。

  据估算,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每年发电量14亿度,可为200万居民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万吨,为中国生态发展贡献绿色力量。

  “我们希望向公众展示核能发电的原理、安全性及其用途,让更多人了解核能、接受核能,支持国家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行调试,争取早日实现商业运行。”李奕彤说。

  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宝库。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笑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推出的“透明海洋”计划通过在西太平洋—南海—东印度洋建设观测网,研究该重点海域多尺度能量、物质运输和交换机理,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境、资源与气候新的前沿交叉学科体系。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上述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将不辱使命,紧紧依托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青岛海洋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将海洋领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中煤鄂州电厂四期扩建工程7号机组倒送电一次成功
中国能建中南院设计、浙江火电承建的中煤鄂州电厂四期7号机组倒送电成功。项目新建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92亿千瓦时,将优化湖北电网结构,提升调峰能力与清洁高效水平。

0评论2025-11-055

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口超临界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试验井取得阶段性成效
西南油气田威214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吞吐技术,连续稳定生产超2个月,日均增产天然气0.83万立方米,增幅218.4%。该技术为川南页岩气提高采收率提供关键突破,并推动页岩气藏CCUS-EGR技术应用与绿色开发示范。

0评论2025-11-055

财经聚焦丨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养老机器人正加速走进现实,应用于生活辅助、康复训练及情感陪护等领域。然而,产业规模化仍面临交互能力弱、成本高、数据匮乏等挑战。政策持续加力推动技术攻关与场景适配,助力机器人更好服务老龄化社会。

0评论2025-11-055

第八届进博会中国石化签采购大单
中国石化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举办主题论坛及签约仪式,与17国34家合作伙伴签署409亿美元采购协议,涵盖原油、化工品等10大类产品。论坛聚焦“科技引领、数智赋能”,并展示合作成果与采购需求,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与产业升级。

0评论2025-11-056

全链条煤质管控,让乌金更洁净
华阳集团通过“全入洗、精品煤”战略,强化从开采到销售的全链条煤质管控。在煤层地质条件趋复杂背景下,实现原煤灰分降低、末煤发热量提升,并通过选煤厂技改与精准配煤工艺,有效提升商品煤质量与经济效益。

0评论2025-11-057

最高补贴2000万元,试行期两年!大冶发布最新氢能政策
大冶市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涵盖制氢、储运、加氢站建设、车辆运营、装备制造及技术创新等环节。对绿氢项目、加氢站运营及氢燃料电池车给予补贴,设立2亿元产业基金,推动建设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绿氢示范城市。

0评论2025-11-057

山东年度全口径充换电量超10亿千瓦时
截至10月19日,山东全口径充换电量达1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2%,较去年提前60天。国网山东新投运充电枪3455个,运营充换电站4579座,“e充电”平台用户超450万,服务能力与效率显著提升。

0评论2025-11-056

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正式开工
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11月1日开工,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计划2030年投产。该项目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广西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结构优化。

0评论2025-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