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深化了这些规律性认识

2022-12-21 15:30370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坚持”: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项重要内容。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根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五个根本”“四个必须”“六个坚持”相互贯通、有机统一,蕴含着发展观,也强调方法论。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经济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指针,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强调“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到“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再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红线贯穿始终,是统领,是关键。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三年来,面对疫情反复延宕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领中国交出世所瞩目的成绩单。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必须坚守的根本性的大原则大道理,是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鲜明主题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和“六个坚持”都将焦点对准“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是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永恒不变的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的发展,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们更加需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
 
稳中求进一以贯之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国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针对当年经济工作作出新的完善和总结。
 
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要坚持稳中求进。从2021年“四个必须”中强调“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到2022年“六个坚持”中提出“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对规律的把握中打开工作新局面。
 
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指引未来
 
梳理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看出,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总结总是体现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针对性。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党中央权威”“人民至上”“制度优势”“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应对严峻挑战弥足珍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
 
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面对多重目标和多难选择,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对指导经济工作有极强的针对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国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各种不正确的议论。
 
今年的会议,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决亮明态度、毫不含糊,既是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强心剂、定心丸,更是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指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思想认识,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理智慧。学习好、领悟好、运用好这些智慧结晶,有助于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前行。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安徽淮北:备战夏季电力保供 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全站设备红外测温正常,未发现局部放电现象,站内及周边环境状况良好。”6月8日傍晚,高考保供电工作刚刚结束,在国网淮北供电公司220kV杨柳变电站内,变电运检人员正在开展运行设备带电检测,排查设备安全隐患。这是该公司积极备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的一个缩影。

0评论2023-06-1473

国家发改委: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进入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开局起步,各部门各地区怎么干?今天来看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的专访。2022年,全国国内生

0评论2023-01-0362

辽宁岫岩“沼气发电”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城南10公里的丘陵地带,有一栋十分别致的日光沼气大棚,棚内横卧一个被涂成黑颜色的100立方米容积的沼气发

0评论2008-06-04137

“东南热力”为长兴县经济发展贡献热能
热网管道建设覆盖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东南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以来已为企业实现累计供热近27万吨,为提升开发区品

0评论2008-05-01135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十一五”期间,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得到扼制,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我

0评论2007-09-12133

循环产生大效益 沱牌公司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树起了这样的旗帜。   如何树立和落实以人

0评论2006-01-01155

苏州经济发展面临能源瓶颈
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高居全国第三的苏州,也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问题。   今年上半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

0评论2005-08-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