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气候变化“绿了”那片海 ——全球56%海洋表面发生显著变化

2023-07-14 11:042170

NASA的Aqua卫星于2004年拍摄的一张图像显示,法国布列塔尼附近海域球石藻爆发导致海面变绿。图片来源:NASA/AFP

人们在形容地球家园时,总喜欢说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是因为从太空看去,海洋占总面积七成的地球就是一颗蓝色的“水球”。

但在未来,“蓝球”也许就要变“绿球”了,因为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过去20年间,全球一半以上的海洋变得更绿了。

这项7月12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令科学家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此前觉得还得收集更多年的数据才能从海洋的颜色中窥见气候变化的迹象。

“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生态系统。”论文主要作者、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海洋和气候科学家B.B.Cael说。

海洋的颜色会因多种因素而改变,比如营养物质从海洋深处大量涌出,使浮游植物爆发式增长,而后者则含有绿色色素叶绿素。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海洋表面反射光波长估计叶绿素的量,从而了解海洋中存在多少浮游植物。

理论上讲,浮游植物的生产力会随海水变暖而变化。但地表水中叶绿素含量每年都有显著变化,很难将气候变化与巨大的自然波动引发的变化区分开来。因此,科学家认为可能需要长达40年的观测才能发现任何可能的趋势。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卫星都测量了海洋的颜色,但每颗卫星的测量方式略有不同,因此无法整合数据。

在这项研究中,Cael团队决定分析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MODIS传感器的数据。Aqua卫星于2002年发射,目前仍在绕地球运行。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海洋的7种不同波长的光的变化趋势数据,而没有选择单一波长的光。通过分析20年来的MODIS数据,他们可以观察到海洋颜色的长期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56%的海洋表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集中在南纬40°至北纬40°之间的海域。这些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没有经历极端的季节变化,因此全年的海洋颜色变化通常不大,但正因如此,微小的长期变化在那里更为明显。海洋颜色变化的强度取决于测量的光的波长。总的来说,随着时间推移,海水变得越来越绿。

为了了解这些变化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研究人员将观测结果与模拟海洋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大气中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水平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变化结果相匹配。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海洋变得更绿呢?Cael认为,变绿可能不是海面温度升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因为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区域与温度普遍升高的区域不匹配。

研究团队认为,一种可能性是,这种颜色转变与营养物质在海洋中的分布方式有关。随着表层海水变暖,分层更加明显,营养物质更难上升到表面。当营养物质较少时,较小的浮游植物更容易生存下来。这种营养水平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变化,最终反映在海水整体颜色的变化上。

这一发现使人们更加期待NASA将于2024年1月发射的“浮游生物、气溶胶、云、海洋生态系统”(PACE)卫星。该卫星的观测重点是气候变化对海洋健康的影响,它将以比以往任何卫星都多的波长观测海洋颜色。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321-z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开幕 聚焦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大会聚焦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气候融资与公正转型等核心议题,呼吁全球加速减排并落实行动。巴西总统卢拉等多方代表敦促各国兑现承诺,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

0评论2025-11-125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国务院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60.9%,风电、光伏装机及森林蓄积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五年来,能源与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将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0评论2025-11-0419

15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北京6月2日电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0评论2025-06-0363

中国和法国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中国和法国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0评论2025-03-28103

世界气象组织:2024年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达到新高度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4年气候状况报告》。

0评论2025-03-20119

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中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

0评论2025-02-2694

南方科技大学等为揭示北极气候变化提供新视角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青松团队联合国内外团队深入探讨了北太平洋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汽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对北极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0评论2025-02-20113

极端暖与极端冷:气候变化中的“过山车”现象
我国东部地区从北到南出现了一次“暴走”的寒潮大风天气,多地最大风力达到8至9级以上,有些地区的瞬时风力甚至达到12级,北京延庆山区的风速甚至超过40米/秒(13级风力)。

0评论2025-02-12104

研究称未来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欧洲数百万人死亡
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日前刊发研究报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到本世纪末可能导致欧洲数百万人死亡

0评论2025-02-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