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2023-11-02 10:201990

核心阅读

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近日举行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还阐述了中方关于11月底即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我国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

COP28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自加入《巴黎协定》以来,中国在履行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政府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突出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赏。”

夏应显介绍,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7.5%。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低碳试点示范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夏应显表示,2017年,中国、欧盟和加拿大联合建立了主要国家加强气候行动的部长级会议机制,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始终秉持积极建设性姿态,相继推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达成“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等重要成果,今年以来中国与包括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促进《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年度报告》表明,中国一方面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一方面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夏应显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目标。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4.02%。

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风电、光伏装机超过7.5亿千瓦,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巩固提升。

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年覆盖超过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初步构建制度框架体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全面启动,碳排放数据质量持续提升。截至今年10月2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

坚持适应和减缓并重。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和部署。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指导和规范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推进青藏高原、黄河流域等敏感脆弱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

《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深化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夏应显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多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持续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深化双边合作。截至今年9月,我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加强区域合作。2021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发布《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启动中非应对气候变化3年行动计划专项。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将利用中国光伏产业优势,帮助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2022年,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支持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东盟国家持续开展中国—东盟红树林研究、建设低碳学校(社区)等相关工作。

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开展全民早期预警的相关倡议,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与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签署关于支持开展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三方合作协议,共同为其他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供支持。

“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好评。”夏应显强调。

《年度报告》表明了中国关于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中方始终全力支持东道国阿联酋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大会,确保COP28延续并深化“共同落实”的主题,以首次全球盘点为契机,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开幕 聚焦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大会聚焦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气候融资与公正转型等核心议题,呼吁全球加速减排并落实行动。巴西总统卢拉等多方代表敦促各国兑现承诺,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

0评论2025-11-124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国务院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60.9%,风电、光伏装机及森林蓄积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五年来,能源与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将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0评论2025-11-0418

15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北京6月2日电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0评论2025-06-0360

中国和法国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中国和法国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0评论2025-03-28101

世界气象组织:2024年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达到新高度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4年气候状况报告》。

0评论2025-03-20119

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中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

0评论2025-02-2693

南方科技大学等为揭示北极气候变化提供新视角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青松团队联合国内外团队深入探讨了北太平洋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汽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对北极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0评论2025-02-20112

极端暖与极端冷:气候变化中的“过山车”现象
我国东部地区从北到南出现了一次“暴走”的寒潮大风天气,多地最大风力达到8至9级以上,有些地区的瞬时风力甚至达到12级,北京延庆山区的风速甚至超过40米/秒(13级风力)。

0评论2025-02-12103

研究称未来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欧洲数百万人死亡
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日前刊发研究报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到本世纪末可能导致欧洲数百万人死亡

0评论2025-02-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