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挑战,需要电力系统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认为,针对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和分散性问题,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电站是构建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储能支撑,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被称为“超级充电宝”。从1968年我国建成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岗南抽水蓄能电站开始,我国抽水蓄能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工程实践与技术沉淀,目前是储能技术中运用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运行最稳定的储能方式。它可以有效平抑风光发电的日级波动,能够承担调峰填谷、事故备用等关键任务,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调节电源。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产业链支撑下,“十四五”以来我国抽水蓄能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成为电力保供和低碳转型的生力军。同时,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在建总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从装机容量11兆瓦的岗南抽水蓄能电站,到装机容量3600兆瓦的全球最大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中国抽水蓄能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电建(4.930, 0.05, 1.02%)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说,“抽水蓄能与风、光等新能源联合运行,能有效降低基地发电侧的弃风率和弃光率,维持电网稳定运行。”中国东方电气(16.710, 0.53, 3.28%)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认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其价值已从单一储能扩展到系统协同——既支撑风光电力的大规模消纳,又为电网韧性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抽水蓄能技术仍存在选址局限性较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秒级调节能力不足等难点。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年到10年,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将迎来规模化、智能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协同发展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方向。这种模式可通过深度挖掘两类储能技术体系的互补特性,提升多能互补协同效能,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高效互动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战略性支撑。“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形成‘长时+短时’‘集中+分布’的多层次储能体系,将共同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消纳。”朱国金建议,应结合区域电网需求,按需配套建设部分新型储能,以抽水蓄能电站为基础,利用共享抽水蓄能电站的资源条件,由抽水蓄能承担基荷调节,新型储能补充部分中、短时负荷调节,更好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要求。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财经聚焦丨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养老机器人正加速走进现实,应用于生活辅助、康复训练及情感陪护等领域。然而,产业规模化仍面临交互能力弱、成本高、数据匮乏等挑战。政策持续加力推动技术攻关与场景适配,助力机器人更好服务老龄化社会。
0评论2025-11-055
第八届进博会中国石化签采购大单
中国石化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举办主题论坛及签约仪式,与17国34家合作伙伴签署409亿美元采购协议,涵盖原油、化工品等10大类产品。论坛聚焦“科技引领、数智赋能”,并展示合作成果与采购需求,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与产业升级。
0评论2025-11-056
全链条煤质管控,让乌金更洁净
华阳集团通过“全入洗、精品煤”战略,强化从开采到销售的全链条煤质管控。在煤层地质条件趋复杂背景下,实现原煤灰分降低、末煤发热量提升,并通过选煤厂技改与精准配煤工艺,有效提升商品煤质量与经济效益。
0评论2025-11-057
最高补贴2000万元,试行期两年!大冶发布最新氢能政策
大冶市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涵盖制氢、储运、加氢站建设、车辆运营、装备制造及技术创新等环节。对绿氢项目、加氢站运营及氢燃料电池车给予补贴,设立2亿元产业基金,推动建设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绿氢示范城市。
0评论2025-11-057
山东年度全口径充换电量超10亿千瓦时
截至10月19日,山东全口径充换电量达1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2%,较去年提前60天。国网山东新投运充电枪3455个,运营充换电站4579座,“e充电”平台用户超450万,服务能力与效率显著提升。
0评论2025-11-056
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正式开工
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11月1日开工,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计划2030年投产。该项目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广西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结构优化。
0评论2025-1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