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如何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

2025-10-31 11:01190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主要表现为三大趋势:一是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脱钩断链”风险攀升;二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结构性不平等加剧,产业链安全问题凸显;三是区域经济合作呈现碎片化特征,规则标准不统一,国际合作效能被削弱。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挑战。

发展环境变化既带来挑战,也蕴含机遇。全球产业链重构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优化全球布局的机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则为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行动指南,善用制度与政策创新这一关键抓手,将现有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释放内需潜力,构建强大国内市场

规模巨大、层次丰富、持续升级的国内市场,既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试验田”,也是其稳定经营的“压舱石”。企业既是供给侧的产品和技术的创造者,也是需求侧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消费的带动者,在扩大内需战略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供给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和薪酬激励增强员工消费能力,形成抓创新、促增收、扩消费的良性循环。“十四五”时期,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值高达86.4%,较“十三五”时期显著提升。“十五五”时期,我们应继续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一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增强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为企业创造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二是完善消费环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三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的项目建设,既直接创造需求,又通过“乘数效应”撬动更广泛的企业投资。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石。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缺乏明确法律界定,数据与算法的权属认定及侵权界定标准尚未完善等,亟需通过立法创新和司法实践探索,建立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下一步,应加快新兴技术、产业和业态相关立法进程,健全数字经济和开源创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健全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运营服务体系,畅通创新成果的转化渠道,为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优化人才生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的核心优势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人才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十五五”期间,一方面,应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企业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创新、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与创新人才激励工程,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基础研究与“卡脖子”领域;大幅增加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人才、顶尖科学家团队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的长期稳定支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后劲。

改善营商环境,稳就业促增长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是稳就业扩就业的主体,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就业大局和民生福祉。如果政策朝令夕改、市场准入存在壁垒、企业负担过重,那么企业就会失去投资和扩大生产的信心与能力,进而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和谐。“十五五”时期,应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十四五”时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基础上,持续破除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通过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稳岗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纾困稳岗;加快治理部分领域的内卷、无序竞争和市场失序等问题,引导企业转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高水平竞争,从而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展望“十五五”,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锐意改革创新,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和系统集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势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微观基础。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推动煤化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五省区近日在太原启动煤化工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成立技术创新联合体与智库,发布首批技术攻关清单及工作方案,推动煤化工产业质量协同与跨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0评论2025-10-2718

黄石统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延伸拓展全产业链
6月12日,大冶特钢氢能全氧加热炉应用示范项目传来好消息:通过燃烧系统的不断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85%、能耗减少25%。

0评论2025-06-1890

2030年我国有望实现氢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技术将趋于成熟,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

0评论2025-04-0199

绿色零碳循环经济产业链缔造者瑞恒茂 打造无废城市 造就绿水青山
根据 2024 年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消息,目前中国污泥年产量超 8000 万吨(80% 含水率),如把其用于生产经济型有机肥,去改良盐碱地、荒漠地、污染地、低效林地等,种植多倍体芦竹,每年可修复土壤640万亩,新增2560万吨的生物质资源,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3686万吨。

0评论2025-02-1186

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
中国工信部8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

0评论2024-08-09140

内蒙古:到2025年锂电池产能达29GWh/年,锂产业链产值达到700亿元
5月15日内蒙古工信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锂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0评论2024-05-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