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贵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变电工程投运

2025-11-07 17:2440

11月5日15时,随着500千伏金海湖变电站主变带电成功,标志着贵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金海湖输变电工程总投资达17.85亿元,于2024年6月开建。工程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贵州电网主干网架结构,满足毕节区域新能源富余电力送出需要,为“黔电送粤”、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天堑架电网——累计穿越险峻峡谷81处、重冰区178千米
 
金海湖输变电工程包括500千伏变电站和乌撒至奢香第二回线路2个部分。其中,线路部分是贵州电网史上500千伏线路工程总塔基数最多的单项线路工程,新建500千伏线路2条、塔基677基,总长225.5千米,途经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赫章县、七星关区、大方县,累计穿越险峻峡谷81处、重冰区178千米,最远的塔基距公路直线距离超3公里。
 
请500千伏金海湖变电站。刘凯摄
 
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精准施策,积极依托地方政府,高效整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资源,建立高效畅通的协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业主项目经理郑世寅说:“工程近1万吨重的塔材依靠直升机吊运、骡马驮运与人工肩扛协同运输,并在悬崖峭壁间开辟出临时运输通道195条。”
 
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通过引入无人机牵引初级导引绳技术,推行“分区作业+智能监控”管理模式,运用数字化管控平台,动态优化施工工序,多名施工人员高效协同,日均架线进度达2千米左右。
 
同样,变电站建设也遇到诸多挑战。地面附着物复杂、土壤含水率高、边坡支护高度达32米……
 
“过程中,我们紧紧依托政府、属地供电局开展工作,采用翻晒、掺拌生石灰等工艺有效改良土壤条件,引入高举钻孔台车进行机械化锚杆作业,千方百计推进工程建设。”郑世寅介绍。
 
智慧赋新能——线路采用直流融冰设计、变电站实现全面感知
 
线路近79%穿越冰区、施工点地形地貌复杂、变电站主要消纳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清洁能源……面对一个个工程难点,新设计、新设备、新技术“迎难而上”。
 
500千伏乌撒至奢香第二回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作业。刘凯摄
 
“杆塔、导线我们均采用高强度、高抗拉的材料,线路采用直流融冰设计,最大可承受直流电流3000安培,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加热导、地线,实现融冰,确保电网‘抗冻’。”郑世寅说。
 
针对施工点不易操作情况,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因地制宜研制出接地引下线简易弯曲工具,通过可调节定位卡槽与省力杠杆相结合,实现一次定位、均匀施力、快速成型,成功解决传统工具效率低、弯折精度差、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该工具将单次弯曲作业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效率提高超2倍。
 
目前,毕节市新能源装机达784万千瓦,位列全省首位,到2028年预计将超过990万千瓦。
 
作为落户毕节的变电站,怎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答案是:智能。
 
“以前的500千伏变电站,‘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一般只有几百几千个,金海湖变电站是毕节地区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信号高达2.5万余个,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毕节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继保自动化班张建说。
 
具体来说,就是该站设备运行状况能实时监测,能远程调整设备运行阈值、参数,在故障发生前预警和处理,做到全面感知和精细化控制,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消纳。
 
动能贯四方——500千伏电力环网形成、每年输送电力超150亿千瓦时
 
“工程投运后,形成了‘乌撒变—金海湖变—奢香变’500千伏电力环网,进一步完善了贵州电网500千伏骨干网架,对全省、毕节和‘黔电送粤’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贵州电网公司基建部总经理龙家焕说道。
 
一方面,极大增强黔西北地区电网互济能力与运行灵活性,同时为即将建设的220千伏层台变电站、双山变电站提供接入条件,进一步完善贵州电网网架,实现贵州省供电可靠性提升。
 
南方电网贵州毕节供电局工作人员,对500千伏乌撒至奢香第二回线路开展走线验收作业。刘凯摄
 
另一方面,打通毕节东西新能源输送通道,显著提升毕节地区清洁能源消纳与外送能力,增强毕节市七星关区、高新区供电能力,为加快把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支撑,助力能源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黔电送粤”通道在500千伏乌撒至奢香第一回线路的基础上再添新通道,电力外送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
 
据测算,该工程预计每年可消纳80亿千瓦时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输送电力超150亿千瓦时,满足超200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需求。
 
龙家焕表示,贵州电网公司将持续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网网架,推动主干电网和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保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