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企业:人才托起自主创新
2006-09-06 10:411600
杨振同
所有创新活动都取决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由于国企的工资待遇和民营企业相比有差距,为了留住技术骨干,山东省济南锅炉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提高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重新确定了技术人员的岗位评定标准,对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等核心技术人才实行技术津贴制度,使核心技术人才的薪酬标准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其中设计总管月薪达5000元,年度工资及奖励总收入可达10万元。此外济锅集团还对核心技术人员实行了《新产品开发单项承包制度》《技术创新奖励制度》《专利申报奖励制度》《年终红包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激励奖励政策。这些政策甚至比许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更优惠,从而留住了大批曾经想离开的技术人才。
“十五”期间,济锅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完成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科研攻关项目120多项,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7个分别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科研贡献率达到50%以上。依靠自主研发和创新,济锅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末总资产不足6亿元的中型企业,一跃成长为总资产30亿元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不只是济锅集团一家,“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在济南市企业中已经蔚然成风。
济南钢铁集团50万元重奖青年科技创新能手张红瑞,在全国冶金行业引起了很大震动。作为我国十大钢铁集团之一,济钢集团深谙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他们每年都对在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十五”期间,济钢集团共投入7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开发了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创新项目,累计可节约1800万吨标准煤,价值120亿元。坚持“创新是企业投入最低、效益最高、回报率最好的发展途径”的济钢集团尝到了自主创新的甜头,从“九五”到“十五”的十年中,济钢集团年产钢增长近5倍,耗新水总量仅增长10%。
实施人才创新结下了芬芳的果实,济南市科技人才总量大幅增长,科技人才地区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