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明家:用泥土和石头作燃料的锅炉
2006-12-06 21:381440
现场导播:记者汤小平:一般的锅炉是用标准煤作燃料,而我身旁的这座锅炉是在煤里加入了60%的泥土作代燃料,它是由桂东县一位农民朋友研制的。
用泥土作主要燃料,真是新鲜。
当我们“乡村纪行”报道组的记者听说这个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探个究竟,拜访拜访这位农民发明家。
他叫胡昭远,桂东县城关镇人。两年前,胡昭远开始琢磨着如何节约有限的煤资源,用一种经济又实用的东西来代替煤作燃料。在一次烧藕煤时,他突然得到灵感——以泥土为主,无烟煤为辅做燃料。
胡昭远:传统锅炉完全是利用煤粉的火苗加温,燃烧层相当低,只有十几个公分,象我的锅炉主要的优点就是根本不需要火苗,主要是底下炉膛的温度,温度比上面的火苗起码要高两倍以上。
利用这个原理,胡昭远加高了锅炉的燃烧层,利用泥土吸收燃烧后储存的大量余热释放热量。
北京一位工程师看到产品介绍后,特意带着一大堆资料找到了胡昭远,因为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个锅炉的能耗会这么低。
胡昭远:(我对他解释说)你的理论数据只有一公斤煤产生多少大卡的热量,就是燃烧时的火苗产生的热量,你根本就没有余热的数据。起码在中国还没有余热计算的方式。
既节约了煤资源,又把原来浪费掉的余热充分利用了起来,这就是胡昭远的高明之处。如今,他研制这种高效节能又小巧的环保锅炉走进了桂东县和湖北武汉的各大宾馆、酒店、工厂、休闲场所等地市场,每座炉每年可为客户节省费用达6到30万元。这不,桂东县天湖宾馆那座又大又笨的传统锅炉从此“退了休”。
桂东县天湖宾馆司炉工黄常亮:原来用老锅炉,一天不停的加煤,现在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原来要4吨半(煤),现在只要几十个煤就够了。
胡昭远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就这样取得了成功。他说:“生活中,只要你善于发现和思考,就能把很多东西利用起来。”这不,胡昭远又把目光投向石灰石和红砖,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能源革命”。
胡昭远:石灰在烧制过程中与烧熟后烧成一般是24小时,散热的过程要48小时。
想到这一点,胡昭远思量着要把这部分热量科学利用起来。通过两年时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胡昭远利用烧制石灰和红砖的余热取代了煤作燃料,一座“不需任何燃料费用的蒸汽炉窑”问世了。
胡昭远:把我们的技术利用上去以后,他提取出来的蒸汽利用效益要比烧制石灰的效益高得多;假如蒸汽用来发电的话,比石灰价值增加5倍;假如把蒸汽用在工业、暖气开发、热水供应等,从这方面来讲,利用价值就更高了,一般可以达到10-20倍。
胡昭远告诉记者,他的这项发明已于今年9月顺利取得了国家专利。对下一步还要搞发明创造,这个农民发明家充满了信心。
胡昭远:这个市场潜力相当大,因此不但要好好保护起来,还要把它做好。
[稿源:郴州电视台]
[作者:冯芳 汤小平]
[编辑:实习生;王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