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情首页 频道列表

光伏产能出清太难了!!!

2025-02-24 15:44270

光伏行业的寒冬,比想象中更漫长。

2024年,光伏主产业链亏损超600亿、企业负债突破3万亿,产能过剩的警报划破行业长空。而本应收缩的产能阵线,却在开年之际,全然不顾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度加码超665亿元产能。一边是“产能过剩”的红色警告,一边是“卷不死”的疯狂加码,产能出清成为横亘在产业前行道路上的巨石,难以撼动。

产能出清,沦为"击鼓传花"

从供给端来看,根据中信建投研报,到2024年底,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各环节产能过剩均在一倍以上。严重的产能供应过剩之下,多数组件企业在10%的毛利率水平下贴身肉搏,价格战成为没有刹车的死亡游戏。市场苦等中小玩家出局,开启产能出清的新篇章,可现实却等来又一轮的产能扩张。

据北极星梳理,2025年刚开局,30个项目密集进行公示,总规模超182GW。其中,7个电池、组件项目已顺利投产、竣工,规模合计31.1GW。与此同时,9GW组件项目设备入场,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

在建项目方面,7个电池、组件项目破土动工,规模达14.97GW。另外,7个硅片、电池、组件项目获得公示,规模总计78.1GW;1个异质结电池项目成功通过备案。除此之外,2025年扩产热情依然不减,共有7个、超29GW项目签约落地,包括12W拉晶、切片,8GW电池组件。

 

这些项目中,有的围绕一体化布局进行“补链” ,如爱旭、TCL中环围绕组件建设的项目开始陆续投产。有的则将目光聚焦在 HJT、钙钛矿等新技术上,试图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如北京博雅洁能科技有限公司、怀宁益盛鑫磊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柯能新能源等纷纷押注钙钛矿,投建规模均在GW以上;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则分别计划投建10GW异质结项目。

光伏行业的扩产,就像热闹却危险的 “击鼓传花”,无论项目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都是产能不断增加。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产能严重过剩,还在拼命落地新的产能呢?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本性是一大原因,HJT、钙钛矿等新技术带来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入局,笃定技术颠覆必将催生新的市值神话,使得企业卷入“扩产-融资-再扩产”的反复循环。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前期融资顺利完成,然而后续的立项、备案、审批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便当下投资环境风云突变,企业也无法一脚踩下 “刹车”,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此外,地方政府为了发展优质产业、解决民生就业问题,对“新三样”之一的光伏项目格外偏爱,不惜给出代建厂房、代采设备甚至 “拎包入住” 的优厚招商政策。在这种友好的营商环境下, 企业投资意愿强烈。而结合市场国企入股、接盘成功的案例,不乏有企业寄希望于国企接盘,而不注重风险控制。

2025年,迎来关键转折点

光伏产能出清成了“堰塞湖”,何时才能破局前行?

事实上,让产能出清,仅靠让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破产,远远不够。对于一些企业而言,退出的成本高过破产成本,动辄投资十亿、几十亿元建设的生产线,拆卖残值不足十分一;而投入数十亿研发的技术,停产后专利价值瞬间归零。在这个技术迭代以月为单位的行业,重资产属性让企业陷入"继续烧钱可能死,立即停产马上死"的两难困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住当地新兴产业,打出税收返还、电价补贴、土地置换等"组合拳",这种输血式保护,给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制造出:只要熬死对手,就能独享未来市场的幻觉。

而破解这场困局的关键,是通过市场的引导、政策的建立,让降本增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通行证。

从2024年10月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接连出招,在稳定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上发挥关键作用。协会不仅组织企业签署自律公约,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还发布组件成本指导价,为市场交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因价格认知混乱导致的不合理竞争。同时呼吁央国企抵制低价投标恶性竞争等行为,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工信部发布的新规,在技术指标划出硬红线,限制产能盲目扩张。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规范条件》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的要求从部分区域扩大至全国。同时,要求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2025年开年,光伏行业迎来一记政策重拳。1月2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政策要求新能源电量全部入市,并引入机制电价。它意味着光伏项目若要获得稳定的收益,就必须着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将倒逼上游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出高效产品。

当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产业链价格开始逐渐理性上涨。一些机构也比较乐观,国金证券预计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在2025年第二季度有望迎来反转;瑞银证券则表示2025年二季度供需会明显好转,完全平衡可能要等到2026年或2027年,产能出清逐渐见到曙光。

写在最后: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礼,这场拉锯战,终将让中国光伏褪去虚火,成为真正穿越周期的硬核产业,产能出清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多地声明!“微风发电项目”骗局
近日,继安徽多地发布《关于微风发电项目的郑重声明》后,山东、河南也相继发布反诈声明。声明指出近期,泰安市发改委接到多起群

0评论2024-11-044960

新能源成电企对外投资项目最多领域 ——2022年占比约58%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亚太电协大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电力领域,中国主

0评论2023-07-181227

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11.8万公里
近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国内油气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约3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9%,其中,勘探投

0评论2023-07-25785

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迅速 中国企业抢先机
锚定电动化,中国企业抢先机今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电动化趋势日益凸显。数据显示,1至5月,全行业共销售电动装载机806台,

0评论2023-06-15761

电力运行安全稳定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惠企解难纾困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电价政策调节作用,释放政

0评论2023-01-04748

电力运行安全稳定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惠企解难纾困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电价政策调节作用,释放政

0评论2023-01-04634

资源环境领域五份报告表明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0评论2023-01-03562

西藏:大力发展新能源保障民生用电
春寒料峭、风吹不止,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体感冰冷。旭日东升,高原朝霞洒落草原,26岁的格桑旺拉跟4名同事

0评论2023-03-24420

资源环境领域五份报告表明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0评论2023-01-04367

长江干流梯级电站顶峰保供 溪洛渡水电站10年发电超5600亿度
今年7月以来,全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溪洛渡水电站15日迎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0周

0评论2023-07-1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