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辆满载罗汉果渣的卡车开进广西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这些曾让农民头疼的农业废弃物,如今成了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燃料”。在不进行任何设备改造的情况下,广西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成功开辟了一条低成本绿色转型的新路径,平均年掺烧1万吨罗汉果渣,有力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永福是罗汉果之乡,过去当地收罗汉果的果厂每年都要专门对罗汉果渣进行处理。现今罗汉果渣被掺烧,变废为宝,助力了当地产业增收。
传统燃煤电厂要实现生物质掺烧,通常需投入数千万元改造设备。广西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运行党支部最初提出“不改设备直接掺烧”的设想时,曾受到多方质疑。“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不改设备就想烧?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忆道。然而,团队并未退缩,毅然启动技术攻关。
“罗汉果渣含水量高、热值低,直接进磨煤机极易造成堵塞。”该负责人提及首次现场试验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面对果渣在落煤管中结块的难题,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借用农户晒谷用的耙子,在煤场反复试验掺混比例。为精准掌握运行参数,技术团队连续一周坚守在磨煤机旁,记录下128组关键数据。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少量掺入生物质反而有助于稳定锅炉火焰,随即调整策略,从“微量试验”起步,采用“煤场预混”的方法推进实践。
控制掺烧比例是项目推进中的核心难点。比例过低则减排效果有限,过高又可能影响锅炉运行安全。为此,攻坚组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燃烧调整试验。在连续稳定运行72小时后,试验数据表明:掺烧比例达到10%时,锅炉效率仍保持在93%以上,各项环保指标全面达标,标志着技术路径的成功验证。
自2019年首次实现罗汉果渣规模化掺烧以来,该项目已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一位罗汉果收购商表示:“以前处理果渣要付运费,没想到现在反而能卖钱。”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累计掺烧生物质1.4万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48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0400吨。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