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郑州因缺气近6000万立方米,致使居民小区压力下降无法正常做饭、近200家工商业用户被迫限气、车用加气站停气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郑州还有7500万立方米的用气缺口,那么,在保证普通居民生活用气少涨价或者不涨价的前提下,郑州该如何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用气紧张局面呢?日前郑州
燃气集团对同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杭州,做了相关考察。近期郑州会不会借鉴宁杭的价格分级机制呢﹖
一纸合同造成郑州严重气荒?
说起气荒难题,郑州燃气公司负责申请天然气价格调整的董焱不停地打着手势。董焱说:“至2010年,如果限制发展,郑州天然气年需求可能达到7亿立方米,这还不包括基建开工建设的加州工业城和温哥华工业园项目用气;如不限制发展,2010年郑州年需求量可能达到11亿立方米左右。按郑州与西气东输签订的照付不议供气合同,至2007年以后,西气对郑年供量只有2亿立方米,再加上中原油田年供应近1亿立方米,对郑供气指标只有3亿多立方米。”与同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杭州比较,郑州气荒更多问题在于总量不足。
按照与西气东输签订的照付不议供气合同,2006年西气对南京年供应量3亿立方米,就连现有天然气年供应量只有7000万立方米的杭州,到2010年,西气年供应量也达6.7亿立方米。而在西气东输中得地利之便的郑州,2006年的合同供气量约1.7亿立方米,2007年以后每年的供应量只有2亿立方米。
在签订照付不议供气合同时,郑州为啥这么保守?
郑州燃气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这确实反映出郑州当初对用气量预测的保守,同时也有一些“难言之隐”:一是西气东输偏重于下游市场,对河南的预测量均砍掉了一半,郑州也未能幸免;二是当时郑东新区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对其用气需求没有正确估算;三是一家重点企业落户郑州,地方向其承诺的一系列优惠条件中,用气优惠的“重担”让燃气公司扛起来了。这家大企业年用气需求3300万立方米,占本市全年用气量的10%以上。而对其的销气价,则是西气东输到开封门站价的基础上,每立方米仅加9分钱的管输费,也就是说,对这么一个用气大户,每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不到1.3元。宁杭用户分级,价格也分级
与郑州有着相同特色的是,南京同样存在着结构性气荒,南京冬季用气量是夏季用气量的两倍。
南京港华燃气集团拥有约46万天然气民用户,冬季同样出现气量不足的状况,导致其正努力改变用气结构,不再发展单季用户。其与郑州不同的是,对于非民用户,其实行了政府指导价下的浮动价格机制,企业有权根据供求量进行有限的价格调整。
南京港华燃气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说,对非民用气浮动的定价机制,尤其是下浮不限的规定,非常有利于供气企业依据市场行情与其他能源供应企业竞争。浮动价格后,企业并非只涨不跌,目前除了机关团体和商业用户的价格在2.40元的基础上上浮15%外,对工业用户却有不同程度的下浮,用气量最大的工业用户,价格只有1.8至1.9元。对夏冬两季使用天然气的锅炉用户,南京还采取了夏季价低、冬季价高的举措,以价格杠杆调节企业在冬季用气高峰尽量少用气或不用气。
与南京相比,为了调配资源合理使用,上海市对天然气的浮动定价机制更为繁细。
上海天然气年供应额现为18亿立方米,共有管道用户380多万户。经物价部门听证,去年11月1日对天然气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民用气价格暂未变动。对非民用户,按照分类分步原则调整,企业可在政府指导价上,上下浮动5%。
杭州燃气集团公司财务部经理王丽华介绍说,杭州天然气年需求量为7000万立方米,民用气价格为每立方米2.4元。针对每年天然气出厂价上涨情况,公司正与物价部门协商,以听证会方式建立起与上游门站价格联动机制。这种联动机制通过听证方式确定下来后,以后每当气源涨价,燃气集团不再听证,直接将非民用天然气销气价格同比例上涨。王丽华强调,这种联动机制下,民用天然气不能擅自涨价,每一次调价都须经过物价部门听证审批。
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的共同之处是,民用天然气价格依然实行政府定价,企业没有丝毫自主权。不同的是,沪宁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利用价格杠杆调节非民用户的资源配置,以保障民用户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