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碳达峰十大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  锅炉  天津  水煤浆  方快  贵州  节能降耗  COP27  蒸汽锅炉 

舊法蒸餾海水成本太高

   2006-04-17 锅炉信息网锅炉信息网1380
核心提示:1963年本港發生嚴重旱災後,港府便研究把海水提煉成飲用水,於1973年斥資4.6億元,籌建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蒸餾海水化淡廠,每千
1963年本港發生嚴重旱災後,港府便研究把海水提煉成飲用水,於1973年斥資4.6億元,籌建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蒸餾海水化淡廠,每千加侖生產成本約為4至5元(約相當於每立方米1元)。但因燃油價格高漲,成本增加8倍至每千加侖38元(約相當於每立方米9元),港府於1982年宣布關閉海水化淡廠,廠房於1992年以爆破方式拆卸。  因旱災觸發的每4天供水4小時的慘痛教訓後,港府隨即興建船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等大型水塘,1970年在青山道大欖涌水塘附近興建首座海水化淡試驗廠。至1973年,籌建佔地15英畝的青山樂安排海水化淡廠,第一組鍋爐於1975年10月正式投產,每天以蒸餾方式,生產667萬加侖淡水(相當於150萬立方米)。  踏入1977年,本港再次因降雨量不足實行二級制水。同年9月,海水化淡廠6組鍋爐全面使用,港府擴充化淡廠規模,增聘至200名工人,把海水化淡每日產量增至6千萬加侖(相當於1,300萬立方米)。不過,政府因未能改變倚賴高價燃油的生產方法,隨著石油危機導致原油油價急增的情況,海水化淡的生產成本日趨昂貴。  1978年6月,因水塘存量達半數,天文台又預測雨量充足,化淡廠暫時關閉。惜1981年再度出現水荒,港府計劃重開化淡廠,但因化淡成本與1974年初相比較增加8倍,社會輿論認為應要求廣東省增加供水才是開源良策。在多方壓力下,海水化淡廠於1982年正式關閉及停用,廠房其後於1992年以爆破方式拆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2017721号-1  |  京B2-2022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