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碳达峰十大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  天津  锅炉  蒸汽锅炉  水煤浆  方快  贵州  节能降耗  COP27 

国家电网全面深入推进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 赋能电网高质量发展

   2023-10-16 880
核心提示:9月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六精四化——绿色化”现场会。公司各相关部门、系统各单位围绕“六精四化”中“绿色化”的定位和要求,坚持系统思维、专业协同、统筹联动,努力开创电网建设绿色化新局面。

近年来,公司各单位贯彻相关工作部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坚持“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移交”四个阶段分步实施,整体提升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水平。

 
北京110千伏大营变电站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预计于10月中旬开工。项目积极实践绿建融合数字化零碳变电站构想,形成具有新型电力系统特征的城市变电站新样板。大营变电站是全户内地上变电站,采用了景观融合设计,取消变电站围墙,利用站内环形路设置慢跑健身步道,并结合站区空间建设城市广场,打造公众休闲观光场所。在零碳建设方面,该站选用天然酯油变压器、洁净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低碳设备,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绿植碳汇技术减少碳排放。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建设部副主任肖群安介绍,大营变电站计划应用104项标准工艺和90项机械化施工技术,依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展设计、施工及运维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试点应用新一代智慧工地系统,同时建设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新一代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
 
在绿色设计阶段,公司各单位积极开展新能源配套工程可靠性提升设计,将外观设计与功能设计相融合,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等方面开展实践。
 
江苏500千伏凤城—梅里输变电工程是新能源跨江输送通道建设的代表工程。工程跨越长江档距达2550米,跨越塔高385米。“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攻克了超高铁塔组立、大张力跨江架线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首次应用自主研制的环状钢骨-钢管混凝土主材。与纯钢管主材方案相比,这种方式可将单基塔重量减轻约1450吨,提高核心混凝土承载力。”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安全质量处副处长方磊介绍。
 
位于雄安站东南侧2000米处的220千伏昝西变电站是雄安新区昝岗片区首座220千伏变电站,为雄安站、高速铁路牵引站、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重要客户供电。根据变电站景观墙高大、中空的特点,建设人员在景观墙内部空间布置散热风管,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在主变压器负载率降至40%以下时关闭风机散热,助力节能降碳。该站主变压器室屋顶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雨水回收口。建设人员通过合理布置屋顶排水系统,实现了雨水截流、滞蓄、净化、再利用,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40立方米,实现全站用水自供给。
 
安徽六安110千伏沙埂变电站创新采用全舱式变电站建设方法,以“功能单元化、管线集成化、装修标准化”为设计理念,使用16个预制舱取代传统变电站主辅生产建筑,形成一次舱、二次舱、辅助舱、电源舱四类标准舱,减少占地面积约11.3%。“我们在预制舱出厂前就在其中安装了电气设备及辅助设施,采用整舱交付模式,最大程度避免施工对变电站现场环境的扰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主任程智余介绍。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同时,公司各单位应用以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电力“五新”技术、国网新技术新工法为代表的绿色施工技术,实现电网建设提质增效、低碳环保。
 
在变电站工程施工中采用固废材料和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全固废混凝土,与普通水泥相比每立方米可节省水泥熟料约100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千克,同时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电气安装智能滤油装备能够全过程监控变压器油气处理作业流程,通过搭建油气处理一体化远程控制室、配置智慧监控系统,提升油气处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采用无线网格自组网技术的智能牵张放线工法可以实时感知牵张机具状态,实现单人多点操作、后台信息共享,减少约50%的人力投入。输电线路拆换线智能机器人应用了顶升力自动控制、智能防撞等技术,具备结构紧凑、重量轻、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的特点,不影响交跨物运行且无须搭设跨越架,减少了施工临时用地占用和环境扰动。
 
一直以来,公司强调基建为生产服务的理念,使绿色建造的成效由建设阶段延伸至运行阶段,实现电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绿色、低碳运营。
 
在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各单位试点上线多种数字化管控系统,以“一库”“一链”为指导思想设计全流程图档管理系统,实现各阶段设计数据统一采集、整理、归档和数字化一键移交。各单位还创新搭建具备不同功能的线上管控系统,在元建设中心全面推行无纸化线上流转,涵盖前期文件、三维设计、过程验收、竣工档案等全流程数字资料;在电网工程交付中心实现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和成果的线上统一管理,为工程规划设计、基建管控、运行检修等工作提供支撑。
 
在验收交接管理及绿色效果评估方面,各单位也开展了诸多有益实践。设备交接试验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过程智能监控、试验数据跨专业共享;工程碳排放监测“绿建码”首创电网建设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为电网工程绿色评价提供了辅助决策。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国家电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2017721号-1  |  京B2-2022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