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碳达峰十大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  天津  锅炉  蒸汽锅炉  水煤浆  方快  贵州  节能降耗  COP27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

   2006-10-10 锅炉信息网锅炉信息网1230
核心提示:国家“十一五”规划北京市长城企业课题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以及我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良
国家“十一五”规划北京市长城企业课题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以及我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注意。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在稳定发展环境下的和平崛起。综合而言,中国制造业有以下优势。   一是具备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的目标市场是二元性的,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出口额占中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50%,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首先,中国有十多亿人口,人民生活水准在不断上升,若中国人均消费增加1元钱,那总计的数额就非同小可了;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固守其本国市场,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市场地位和份额的持续快速增长。走出国门,同时依托于牢固的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业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低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水平较低,不是发达国家的3%,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可以保持这种优势,而且国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可以保证劳动力优势的延续。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得以崛起的基础条件。   三是具备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中国制造业的柔性生产能力相当强,机制灵活。以一批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能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迅速改变生产模式,及时完成大批量订单。这等于在较强的生产能力基础上,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很好地满足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要求。   四是新材料的全面创新能力较强。材料的创新能够降低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更新的速度。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崛起,关键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产品能够牢牢把控市场需求。而产品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材料的发明创造。冰箱、彩电、个人电脑、手机等更新换代,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是由关键零部件的材料更新所引起的。   五是具备允沛的创业活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充沛的创业活力、创新活力和强烈的创业冲动。目前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无法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从农业(农村)转向工业(城市)的大量人口没有社会保障,从而使脱贫脱困、勤劳致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其中的一部分人则演变成为企业家。   六是具备比较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虽然中国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还较弱,但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这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某些较为发达国家相比的重要优势。工业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跨国公司快速、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缩短零配件采购时间,有效实施本土化,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七是具备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支持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根本优势。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及其不断深化,中国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就不可能出现世人所称道的中国制造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经济争端此起彼伏,经验不足的中国制造企业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以便提高其整体竞争能力。   在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仍处于以模仿、跟踪为主的阶段,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大学、科研院所以论文、获奖等作为科技人员科研能力依据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的水平与能力,同时会造成科技脱离市场。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增值率和利润率都很低,其中在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中,有51%是加工贸易。目前中国在部分关键原材料上依赖进口的现象仍非常严重。   二是国际品牌缺乏。虽然我国在部分产业和产品上也存在一些国内品牌,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还是缺乏品牌意识。品牌价值低、缺乏持久性、运用和操纵品牌的能力较差,仅局限于制造这一个环节,没有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企业价值增值的力度。   三是中场产业不发达。所谓中场产业是指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产业,该产业往往是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增值服务最大的环节,也往往是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我国材料加工的能力特别是精密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中场产品的加工能力滞后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高价值的材料部件,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和重大装备仍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中国的制造业应采取以下发展模式。   一是发展创新经济,掌握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培育世界级制造企业,培育中国品牌。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业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以中国制造业拉动中国的研发需求,吸引全球服务设计研发资源向中国转移,需要借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培育国家品牌,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加大中国制造业的研发力度,在国家创新体制和中国制造业实际科技需求之间寻找切入点,改变中国制造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的状况,重塑国家创新体系;要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掌握技术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同时,塑造世界品牌与建立世界级制造企业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世界级制造企业和世界品牌。   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世界管理新模式。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点、突破口和主战场。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推动中国制造业,关键在于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即:一是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企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使信息流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二是通过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进而防范市场风险,迅速转移市场风险;三是能够获得丰富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四是通过金融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分析,有效监控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制定融资策略。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它可以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不仅为企业开拓了新型的交易渠道,而且这种渠道将为企业节省一大笔交易成本。   三是中国制造业要“走出去”,发展国内外两个市场,调配国内外两种资源。中国制造业因世界而存在。中国制造业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必须为开发全球市场创造条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屡次遭受技术壁垒。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的专门针对中国商品的壁垒。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求,而且是为全世界服务,因此,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调配全球资源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四是学会驾驭虚拟经济,学会运作“两种经济”。“两种经济”指的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制造业就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虚拟经济则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使中国在全球实体经济中取得发言权,但中国还没有学会驾驭虚拟经济。目前,全球虚拟经济通过中国制造业已获得了巨大商机,但中国的虚拟经济却没能抓住这一机会获得发展。因此,中国制造业不得不承受资金、原材料的压力。这就要求中国补上驾驭虚拟经济、以虚拟经济支撑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一课,促进两种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循环经济思想为我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即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有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它遵循的原则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减量化是指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是指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和服务的周期;再循环是指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设法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六是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成为“世界办公室”。在人才总量丰富的前提下,多层次人力资源是中国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为中国提供了大批适合于劳动密集型高技术服务业的人才基础。当前,在制造业全球化的同时,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印度、爱尔兰等地区凭借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在全球服务业分工中取得了重要位置,并赢得“世界办公室”的称号。中国应总结中国制造业崛起和印度等国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服务业分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分工。   三、振兴中国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为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的工业化,提高制造业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使之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对制造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展开的销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第二,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成立专项基金,给予新材料技术和新工艺设计专项资金支持,使新材料技术和新工艺设计成为有国家专门财政支持的项目。第三,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在东北区域和环渤海地区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第四,提高国内相对比较丰富资源的出口门槛,如镁、铝等,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镁期货或中国丰富资源的期货交易机制。对于国内稀缺资源,降低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获取资源的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参与国际资源调配。建立应对“两个市场”的新的运作机制,为制造业企业应对国际技术壁垒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第五,加强所有制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的。非关键性的制造行业和企业中退出,把有限的国有资本投入到重要行业和产业上,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第六,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高技术产业,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以分担高技术企业的投资风险。第七,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原材料深加工、农业深加工行业,使之与中西部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相匹配。第八,推动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进国外、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   课题组成员:王德禄 武文生 王成刚 陈文丰 李伟 吕肖华 赵新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2017721号-1  |  京B2-2022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