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封面。研究团队供图
近日,《科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副教授温国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改善全球固体废物管理,探索减缓气候变暖的新途径。
该团队收集了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高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建模,模拟了2020年至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气候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常规管理路径下,2020年至2050年,城市固体废物将排放320亿~3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巴黎协定》规定的1.5℃或2.0℃的升温限制下的110亿~2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预算。根据当前的政策执行情况,到2100年,地表气温将上升约2.6℃。
团队对如何管理全球固体废物甲烷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现有技术可以避免固体废物行业近90%的甲烷排放。因此,各国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重点通过升级废物处理流程,以及倡导转变饮食、消费等行为模式来减少排放。
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途径包括填埋、回收、焚烧、堆肥和转化为沼气。团队评估了低、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4种减缓变暖途径,包括厌氧消化有机废物并利用其产生的生物甲烷、减半废物产生、堆肥有机废物以及改建填埋场添加沼气捕获系统。
研究发现,每种途径对实现该行业升温限制目标都有积极贡献,但它们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1.5℃的升温限制目标。因此,必须系统实施多种解决方案。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产生大量来自加工和包装商品的固体废物,应专注于减半废物产生。而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应专注于厌氧消化。
此外,研究还表明,最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杠杆,是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体积并实行有机废物的可持续管理。团队为此提出三类政策性建议:一是加强直接监管,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二是使用经济手段,实施激励或惩罚举措;三是运用社会工具,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g317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十四五”期间宁夏查明煤炭资源量37.83亿吨
“十四五”以来宁夏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新增煤炭资源量47.3亿吨,年产量突破1亿吨。建成绿色矿山54家,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与生态支撑。
0评论2025-11-0710
京津冀空气污染过程仍在持续,三大原因导致本轮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持续,中部达中重度水平。不利气象条件、区域排放强度大及外部传输共同导致污染加重。预计6日至7日北部略缓解,8日后区域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
0评论2025-11-0711
江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全线贯通
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全线贯通,标志着项目由“地下攻坚”转入“主体攻坚”阶段。该工程创新采用超前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模式,并应用智能降尘、低噪声工艺,兼顾施工效率与生态保护。
0评论2025-11-0712
阳光电源7个月涨超4倍,创始人曹仁贤身价突破1300亿
阳光电源市值突破4200亿元,前三季度营收664亿元、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56%。储能业务营收占比超40%,海外收入占比达58%,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公司正布局AIDC电源,并推进赴港上市。
0评论2025-11-0712
共赴进博之约!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155个国家及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展会汇聚全球新品与技术,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彰显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的决心。
0评论2025-11-0712
新型钙钛矿光伏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5.19%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全真空热蒸发技术,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达25.19%的钙钛矿光伏器件,并在持续工作1000小时后性能保持95%以上。该技术无需有毒溶剂,膜层均匀致密,为钙钛矿光伏产业化提供了新路径。
0评论2025-11-0616
中国海油(600938):产量稳步上涨 油价下行期凸显韧性
中国海油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2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9.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1%和12.6%。油气净产量同比上升6.7%,桶油成本降至27.35美元,公司维持高分红政策,并预计未来产量稳步增长。
0评论2025-11-0623
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三年实现100%绿电供应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举行,连续三年实现全绿电供应。本次通过绿证配置超50万千瓦时绿电,并依托数字化保电体系与“5分钟充电圈”,保障会议绿色、智能运行。
0评论2025-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