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迎泽桥西的张素珍大娘,每天早上去汾河景区晨练时,都要穿过迎泽大桥到东岸去。很多人问她:你腿脚不方便,为何非要到东岸去?张大娘说,西岸空气不好,总感觉有些呛!连日来,记者调查时发现,在汾河景区东岸晨练的市民,明显要比西岸多。与张大娘一样,很多市民反映,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东
岸的空气要比西岸好一些。
城中村锅炉污染挥之难去
后北屯、前北屯、后王村、大王村等靠近汾河景区西岸,从漪汾桥至南内环街段,几乎是清一色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里有多少供暖燃煤锅炉?要产生多少污染?“据了解,仅后北屯村,就有1000多台小锅炉,每年要消耗掉3万吨的煤。据市环保局统计,1万吨煤要产生590多吨的烟尘、250多吨的二氧化硫。这些通过小烟囱超低空排放的污染,大部分都要随风吹向汾河景区等地区。
我市城中村锅炉比较集中的区域,以万柏林区和小店区为多。据统计,我市有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共83个,人口12.74万,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太原市建成区面积的一半。目前,市中心区(南中环以北、太行路以西、和平北路以东、新店街以南)的城中村达到42个,有居民8万余人,采暖燃煤锅炉1.6万余台,多为土小锅炉。根据市环保局对市区大气环境容量核定结果,采暖期低空污染排放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9.2%,对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达到43.3%。据了解,一个采暖期城中村锅炉的排放量和太原市一座大型电厂在全部环保设施停运的情况下生产近一月的排放总量对等。
城中村集中供热扩网难行
今年开工建设的河西热源厂建设工程、二电厂供热管网扩网工程、东山热源厂扩建工程等3大热力工程建设完工后,我市将新增供热能力18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主要集中在府东、府西街以北,胜利街以南,滨河东路以东,建设路以西这一区域。不过,就目前而言,全市集中供热热能供应依然是供小于求:市区现有建筑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的面积仅占一半。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市建筑面积还在以每年5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今年,市热力公司只能确保近400万平方米扩网面积。
据环保部门测算,如果实现集中供热,仅后北屯村每年将减少排放1400多吨的烟尘、600多吨的二氧化硫。“城中村锅炉拆除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首要的是热源问题。”有关人员介绍说。
区域供热应大力推广
在拆除城中村燃煤锅炉上,晋源区领跑全市。去年,该区就拆除土小锅炉2000多台。该区环保局副局长李俊伟告诉记者,依靠“三套马车”,积极置换热源,晋源区小锅炉拆除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三套马车”分别是:该区供热大户——太原一电厂、原有的集中供热站、村里的区域供热。目前,村里统一供热或几个村联合起来搞区域供热,已在该区形成气候:赵家村已实现区域供热;吴家堡、义井、南堰等村镇正在筹建各自的供热站;风峪等6村已联合建起一供热站……
通过建立10多座大型锅炉房实现区域供热,晋源区土小锅炉燃煤污染得到了很大缓解。据悉,短短2年时间,晋源区各城中村区域供热的面积已经达到20%以上。不过,建立区域供热站实现区域供热,在我市尚属“星星之火”。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建立区域供热站的问题上,除晋源区外,其他城区尚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对此应大力加以扶持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