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关于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设备享受优惠税政策的产品目录备受装备制造企业关注。据悉,企业投资进入产品目录的节能环保专用设备将抵免企业所得税,投资节能设备的企业将享受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等优惠政策。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近日对本报透露,尚在制定中的产品目录或将明年出台,将对节能设备的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在同期召开的2007年首届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则表示,国家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节约、鼓励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将通过新税种的制定调节与促进节能减排。
设备技术水平是工业节能关键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刘健生观点鲜明:“工业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是实现工业节能降耗的关键。”
据介绍,2006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煤,是日本的7.5倍、德国的5.5倍、美国的4.2倍。200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15%,工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高比重是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是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强工业内部的节能挖潜。刘健生认为,我国工业设备节能潜力巨大。
统计数字显示,当前工业能耗占我国能耗的70%,而设备工艺水平低下是导致工业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从工业用锅炉设备来看,我国锅炉的年耗煤量约19亿吨,占煤炭产量的80%。在我国现有54万台锅炉设备中,大部分运行热效率仅为68%,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15%~20%。如果锅炉的热效率提高10%,我国每年可节煤6000万吨。
“工业设备既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载体。”刘健生表示,国家将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业设备节能的措施,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特别是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一方面对大部分不能淘汰又落后的设备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提高其节能水平。
他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工业设备能耗指标,如制定锅炉设备能耗指标,并建立工业设备能耗准入制度等。
谢极同样指出,推动技术进步是“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应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
优惠税政倾向节能装备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叶如棠表示,目前我国节能财税和价格政策体系不够完备,应尽快形成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对节能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应重视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