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1:30,华电厦门电厂正式开始50米烟囱的拆除作业。
此前,电厂曾准备对烟囱实施爆破拆除,并一度被外界称为“厦门第一爆”。后来,考虑到电厂周边环境复杂,爆破拆除存在一定风险,为避免春节期间对附近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拆除计划改为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拆除方法。电厂副总工程师黄土宝介绍说,这种拆除方式安全系数比较高。
电厂这次拆除的厂房面积近6000平方米,烟囱高50米、底部直径5.2米、顶端直径3.6米。
黄土宝说,本月12日开始,前期辅助设备拆卸工作就正式展开。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24日前已拆卸。也就是说,关停厂房已成了一个空壳,拆除工作相对简单。
上午9点多,记者进入电厂厂区时,拆除现场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挖掘机、钻机、洒水车等施工设备在现在待命。在发电厂房外面,有几十名工人在同时作业,厂房里面,也不时传出切割声,从已经拆除的窗户看进去,里面也有不少工人。
记者注意到,前几天还光秃秃的烟囱周围,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十来名工人在离烟囱顶端不远的位置工作。脚手架在11:30之前搭好。
11:30,几名工人在50米烟囱顶端,抡起锤子敲下了几块砖,这标志着华电厦门电厂的厂房和烟囱拆除工作正式开始。现场工作人员说,烟囱将从顶部一直往下面拆。拆除的砖块将直接从烟囱里面扔下去,不会影响到周围。而扔进底部的砖块将通过一条传送带运到外面。现场工作人员说,烟囱和厂房的拆除工作将在春节前结束。
能耗高排放超标,电厂关停
由生产向检修、技术指导转变
2005年以来,国家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关停老、小火电机组,隶属于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的厦门电厂也在关停范围内。
2007年5月31日,运行了近50年的华电厦门电厂,关停了所有发电机组,光荣地退出历史舞台。黄土宝说,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电厂的老机组老设备,均属于高耗能设备。据悉,现代大型发电机组供电煤耗率在300-350kg/千瓦时,而厦门电厂这些老机组供电煤耗率在580kg/千瓦时左右。
据悉,几十年来,在台风、暴雨或高温等极端自然灾害中,厦门电厂从未停止向社区供电,保证了杏林工业区内的大型企业和居民用电未受影响。
电厂有500多名在职员工,发电机组关停,他们怎么办?黄土宝说,电厂已经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成功转轨,依赖拥有众多的技术人才,他们组织了检修队,活跃在新阳、嵩屿、腾龙等电厂,帮助一些大工业企业进行电力技术指导,检修锅炉、电气、汽机等设备。
黄土宝说,由于电厂职工的平均年龄都在40多岁,因此企业一见电厂检修队伍来了,都笑称‘白发队伍’来了。”黄土宝说,电厂检修队伍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市场对他们十分认可。
背景资料 厦门电厂 厦门电厂于1960年全部建成,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到上世纪70年代,厦门电厂是闽西南最大的电厂,拥有4台机组,装机容量6.2万千瓦。“它在闽西南电网中处于主导地位,属于调频电厂。”
50米高的烟囱成了电厂的标志性建筑。“相当与17层楼房的高度。”黄土宝说,在那个年代,它成为全市最高的建筑物。
上世纪80年代,厦门电厂还是省内仅次于永安火电厂的第二大火电厂。不过后来省内相继出现了漳平电厂、华能福州电厂、嵩屿电厂和后石电厂,厦门电厂才变成了小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