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随著女硕士张小丽放下她执掌了一冬的煤铲,总参某通信训练基地停止了暖气供应。一位营房科的硕士助理员有必要亲自烧锅炉吗?今天,同事们为张小丽算了一笔账:和工人师傅一起烧锅炉5个月,节煤折价20余万元,完成供暖技术革新3项,排除设备故障10余次。
女硕士当锅炉工,在该基地历史上绝无仅有。去年,取得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张小丽,入伍来到该基地,被分配到营房科任助理员。
到机关上班不久,基地供暖系统发生故障。当时天气冷,领导愁,负责供暖的几位职工急得团团转。张小丽听说后主动找到锅炉房师傅张金玉了解情况,张师傅捧出厚厚一摞热能专业资料,说:"这些书有不少洋字母,我们看不懂,你就好好琢磨吧。"
张小丽抱回资料,连续钻研了两天。第三天,她拿出了管道改造方案,带著几位职工合力排除了故障。
於是,有关领导让张小丽负责基地的水暖供应。谁知她坐了几天机关后,又要求到一线工作。面对各种疑问,张小丽坦率地对上级领导说,一是咱们单位的供暖设备和管道改造任务重,急需技术力量;再说我从校门到机关,最欠缺实践这一环节;还有,我和工人师傅一同劳动,也可以密切关系,更有利於今后开展工作。领导见她态度坚决,说得合情合理,就同意了她的要求。
张小丽身穿军大衣,肩背工具袋,干起活来干净利索,有板有眼。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工人师傅请教,遇到脏活累活,和师傅抢著干。师傅夸她:"这个女娃虚心好学干啥像啥!"
张小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烧锅炉"烧"出了名堂。她带领工人师傅对锅炉进行节能技术革新,使煤炭利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她还经常给工人师傅讲解供暖工程、管道布局的设计原理。尤为难得的是,她总结实践经验,适应环保要求,完成了读研究生期间一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自主设计了一套脱硫脱硝方案。
记者与张小丽通话时,她已回到机关办公室开始了新的工作。张小丽说:"烧锅炉是一段难得、难忘的经历,实践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编后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句名言:"是知识加吃苦,成就了我的梦想。"袁隆平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试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
道理相同,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人才,应该像袁隆平倡导的那样,走出书斋,投身实践。投身实践难免吃苦受累,但正是实践架起了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将帅多起於卒伍。谁扎根脚下的土地,不畏艰辛,甘愿吃苦,谁前行的脚步就会走得更远。
